盛夏之初到臺北,孟庭葦的“冬季到臺北來看雨”這首歌的旋律依然在耳邊回蕩,但此時此刻的心境卻是完全不同,這里,沒有冬天的雨、沒有擁擠的心事、沒有怕被吵醒的往事、沒有想遇見的人……
臺北位于臺灣島北部的臺北盆地,被新北市環繞,它是臺灣省的六個“直轄市”之一,也是全臺灣地區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旅游、工商業與傳播中心,僅次于新北市的第二大城市。相比于大陸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高樓林立,臺北少了些許繁華,則更多了些淳樸,要不是路牌、招幌上太多的繁體字,還真的以為是在大陸的某個二線城市徜徉,臺灣確實保留了很多傳統文化。
在臺北搭乘方便的地鐵和公交先后游覽了國父紀念館、101大樓、中正紀念堂、國家大戲院、漁人碼頭等旅游景點,逛了西門町、東門、士林等多個夜市,也品嘗了不少臺灣風味小吃,游覽過程中越來越讓我感覺臺灣比大陸更像禮儀之邦。中華民族提倡的“溫良恭儉讓”使我在臺灣深有感觸,在商店里買東西,服務員為你提供服務,不待你說聲感謝,人家會主動說聲謝謝;在公交站臺排隊等車,車上到站的人沒有下完之前,絕不會有人上車;上了車,車上有深藍色的“博愛座”,那是給老弱病殘孕準備的,年輕人總是寧愿站著也不占用;在餐廳用餐,人們總是非常自覺地保持餐桌和周圍的清潔,桌上和地面幾乎看不到用餐后的殘留物和紙屑;街面和城市道路上也沒有看到城管和交警……
60多年來,臺灣與大陸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截然不同。兩岸分治以來,國學在大陸成了“舊思想、舊文化、舊風俗、舊習慣”即所謂的四舊,變成需要破除的對象,繼承了孔孟之道的人,也都變成應該被掃蕩的“牛鬼蛇神”。兩岸同為炎黃子孫,對民族的忠誠卻顯示出天壤之別,民國給大陸留下了200萬知識分子,他們是信守“仁義禮智信”的民族精英,卻經歷了思想改造、反右、文化大革命等運動,之后這批知識分子從整體上被消滅,從此作為傳統文化代表的“士階層”不復存在。臺灣則剛好相反,國民黨一敗退到臺灣,就開始清除日本殖民主義的影響,致力于全面恢復中國傳統文化。拋開政治因素,臺灣應該回到祖國的懷抱,作為祖國大陸,全力推動中華民族文化復興,承擔著延續中華民族文化命脈的歷史使命,更應該攜手寶島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復興。
(文/朱軍)